快乐的童年回忆
发布时间:2020-04-21 11:25:30 浏览次数:1937次
侯楠
今年是许昌实验小学建校60周年,也是我和实验小学相识的第31个年头。1988年9月1日,我进入许昌实验小学(6)班学习,吴金娥老师是我的班主任。
当时一年级的教室位于现在学校心园雷锋像对面,由一间间大瓦房组成,坐在里面能看到支撑屋顶的一道道三角形房梁。一到阴天就需要把房梁上悬着的灯拉亮进行照明。对,是用手拉绳把灯拉亮。地面没有水磨石、地板砖之类,就是土地夯实,摆上课桌、长条板凳。与现在的设施相比,当年的教室是简陋的,而我在这里度过了最快乐的童年时光。
教室的北边是班级卫生区,每天早上我们先用棕扫帚把落叶杂物扫过之后,再拿绿色熊猫造型的洒水壶,细细地把水洒在地面上。水从喷口和熊猫的两个耳朵里冒出来,飞扬的尘土遇上了点点甘露,立刻趴伏于地,再也威风不起来了,那成就感真是妙不可言,因此洒水这个工作我们都是抢着去做。
吴金娥老师是我的第一位班主任,她对我们总是和蔼可亲。在我的记忆里,她从来没有责骂过我们。从幼儿园升入年级,同学们在很多方面都有些不适应,吴老师就耐心地教导我们,一笔一划教我们写字,逐字逐句教我们作文。我们也从刚开始的陌生,到把吴老师当妈妈一
样看待。吴老师发间出现了银霜,我们也慢慢长大,从只知道疯玩捣蛋的傻小子变成了积极加入少先队,各项班级活动踊跃参加的阳光少年。那时候对老师这个职业的解释就是: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”吴老师就是这样做的。
当时物质资源不算丰富,学校还是想办法安排了很多文体活动和手工活动,来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。比如每学期都要自办一张报纸。找一张家家都有的旧挂历背面白色部分打成格,设计成自己喜欢的版式,然后把平时从报纸、杂志上收集的内容或是自己创作的文字抄写到上面,再经过集主编+策划+美工+校对为一身的自已进行超级组合,整张报纸就做好了。完成后,我们的作品会集中悬挂在一起进行展览,展览的地方就在教室前面的道路上,在两边的小树上缠好绳子,我们就在树下相互进行学习评判,好不快乐。
上学时,学校怕我们早上吃不好,营养跟不上,就在上午第二节下课后,给每个孩子安排加餐。我现在能记起来的加餐内容有:小面包、蜜食、菜汤。别的真记不住了,可能是因为这三样给我留下的记忆太过于深刻,尤其是“菜汤”的味道没错,就是“菜汤”。浓稠的汤汁,加上漂浮着的菠菜叶子,喝上一口,满嘴鲜香,整个人都是暖洋洋的充满了力量。那时上学除了要背书包,还要带一个妈妈用布缝的饭袋,里面装一个黄色的搪瓷碗每次喝完汤,都要排着队在班级门口的水龙头上洗碗。每天,老师总是安排四名表现好的孩子,去加餐部为大家取餐。两名同学抬一个大铝盆,里面装“干货”,另两名同学各提一个大铝茶壶,里面装“稀货”。这4名孩子在全班同学眼巴巴地期盼中出发,一路小跑到加餐部,然后满载而归,给大家分发食物,那种油然而生的自豪和快乐,绝非别的工作所能带来。
31年弹指一挥间,现在我的女儿也在实验小学上学,我们成了校友。她和我当年一样,每天吵着要去上学,喜欢教她的老师,想念同班的同学,也同样热爱我们的实验小学,我们共同的母校。等到母校70年校庆时,我要和她一起写篇文章,回乙带给我们欢乐的小学时光。